欢迎访问《图书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学术论坛
  • 肖鹏, 李佳
    图书馆. 2025, 0(8):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的建设任务回应了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需求,对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继承与发展百年中西图书馆事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清末民初、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为时间节点,回顾了120年来中西公共图书馆事业交流的历史进程,探讨了中西交流对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西交流在理念、模式、技术、教育等方面对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西公共图书馆的交流与发展,未来需要聚焦中西交流的必要性、内容性、批判性、主动性等问题,阐述其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命题的启发。
  • 公共文化服务
  • 张素芳, 洪芳林, 邓臻琦
    图书馆. 2025, 0(8): 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公共文化共同体”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求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公共文化共同体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契合“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调适“文化治理优先序”的生成结构,解决“文化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问题等理念向度;其内容体系包括国家宏观战略、政府中观治理和行业微观实施3个层面;实践探索基于已有的体系设计、场景拓展、平台建设与智慧应用实践,产出了交流机制、项目的合作机制、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四级联动机制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未来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及其生态治理应该优先推动文化要素整体性治理、突出强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聚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消费的制度创新。
  • 王强, 陈鹏玮
    图书馆. 2025, 0(8): 1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安全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共享可能导致国家安全、集体秩序和个人保护面临新的风险,传统治理模式在应对上述安全风险时会陷入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价值碎片化的困局,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对传统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与超越,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安全治理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鉴于此,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安全治理需从多维发力:在决策层面,从治理主体、战略规划和法律法规等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在执行层面,设立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安全治理联合机构、构建监督考核和利益补偿共享等机制强化协调治理;在技术层面,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标准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据安全智慧平台,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 智慧图书馆研究
  • 张兴旺, 李洁, 徐路
    图书馆. 2025, 0(8): 2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智交互是人机交互的新形态与新模式,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智慧图书馆人智交互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面向智慧图书馆的跨模态人智交互体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框架,并对其相应的应用场景、服务模式与未来思考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人”与“智”是智慧图书馆人智交互的两个核心要素,“人”主要指各类物理或现实用户,“智”主要指各类多元智能体;相关实践框架主要分为多模态交互需求、跨模态交互活动、智慧服务交互执行、交互支撑体系、智慧服务支撑平台、智慧服务管理平台与跨模态人智交互信任评估等七个主要模块。
  • 黄浩
    图书馆. 2025, 0(8):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资源,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数据治理工作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数据治理内涵及整体性理论,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动态性”四个设计原则,构建了“基础层、支柱层、保障层、核心层、防护层”五个维度的数据治理框架。最后提出强化数字资源管理、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安全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数据治理能力发展路径,以期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 黄林英, 王杨, 钟飞亚
    图书馆. 2025, 0(8):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慧图书馆是近年来学界和业界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也是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智慧图书馆研究为基础,着重考察近两年文化和旅游部遴选公布的22个智慧图书馆建设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利用网络调研、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高频关键词共现对技术理念、数据管理、平台架构、智慧服务、馆藏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从加强本体关联度、强化跨界顶层设计、创新现代管理思维、完善专业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 数据研究
  • 王长圆, 王兴广
    图书馆. 2025, 0(8): 4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代表了我国未来的生产力发展方向;数据要素是提升服务生产力水平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二者共嵌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有助于揭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与数据治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从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四个要素入手,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数据要素开发的相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析二者互动对于业务流与信息流集成、数据空间和数据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激发新质生产力潜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 覃惠迪, 张丁钒, 阳春, 刘莉
    图书馆. 2025, 0(8): 5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当下,医学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对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至关重要。文章从宏观视角探讨了如何高效管理与共享医学科学数据,以克服数据分散、标准不一、隐私保护等难题,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医学创新。通过文献梳理、政策解读、案例研究等途径分析现状,发现虽然国家政策支持医学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提出完善数据标准与法律法规体系等建议,以期缩小偏远地区存在的医疗服务差距,推动医学科技创新。
  • 数字人文
  • 刘佳佳
    图书馆. 2025, 0(8):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悄然进入叙事领域,成为一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内容、叙事情境、叙事生态发生深层次变革和系统性升级的根本力量,昭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由单维转向多维、全员参与与全息沉浸的迭新图景。但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的深层次耦合,引发了算法推荐技术瓦解叙事的完整性、平台资本主导重构并异化叙事生态、技术理性主导遮蔽叙事的价值意蕴等多重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应耦合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叙事的人本向度;注重文化认同的全局性浸润,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叙事内容生产范式;规训数字资本脱嵌逻辑,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叙事的运行生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叙事的系统重塑与价值升维。
  • 刘芮, 张丽华
    图书馆. 2025, 0(8): 7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叙事教学嵌入数字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数字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以数字人文课程登记中心和欧洲数字人文协会为数据来源,结合学位教育和非学位教育两种层次,从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就业方向六个维度来透视国外15所高校和数字人文中心的数字叙事教学发展现状。以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匹配为出发点,从面向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教育层次和学生需求,制定差异化策略;面向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打造跨学科团队;面向优势学科和实践场景,设置特色化课程;面向数智未来和创新驱动,开展混合式教学;面向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渠道等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人文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媒介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数字人文人才提供参考。
  • 阅读推广
  • 陈则谦, 张博文
    图书馆. 2025, 0(8): 8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场景式阅读活动具有互动性、情境化、多感官参与等属性,与儿童对阅读环境和阅读形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需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验证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场景式阅读活动对儿童阅读效果的影响,文章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构建了儿童阅读效果分析框架,通过开展对照组实验,分析参与场景式阅读活动的儿童和传统阅读活动的儿童在阅读理解效果和阅读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场景式阅读活动对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情感体验均有影响,且对儿童情感体验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实验结果,建议从活动主体和阅读主体两方面优化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活动。
  • 黄佩芳, 苗美娟
    图书馆. 2025, 0(8): 9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推动全民阅读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佛山市为例,探讨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实践,总结经验与问题,以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化和创新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佛山市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形态、建设模式、运营机制、服务创新及发展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研究发现,佛山市通过智能图书馆、民宿图书馆、乡村书房等多样化空间形态,以新建、改造、嵌入等灵活建设模式,逐步构建起主题多元、协同合作、技术赋能、业态融合的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针对目前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存在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缺失、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足、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健全制度体系、挖掘地方资源、引导村民参与、强化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 工作研究
  • 苏君华, 罗菁华
    图书馆. 2025, 0(8): 10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正转型为未来学习中心并利用数智化技术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文章结合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中面临的挑战,探索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价值,提出构建全面融合的资源库、夯实文化体验基础设施、打造高可及的服务平台、深化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具体建设路径,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智能化学习平台转变,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贡献力量。
  • 黄璐宁, 肖海清, 王燕平, 旷芸
    图书馆. 2025, 0(8): 108-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带来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范式的变革与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为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文章对现有未来学习中心网络语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基于扎根理论对相关内容进行质性分析,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未来学习中心赋能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作用路径,总结出未来学习中心赋能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发现,未来学习中心可通过政策、管理、空间、资源、技术、服务、育人、教育八个要素赋能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为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